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尽管单位水产品养殖排污强度有所下降,但养殖尾水中仍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亟需高效、生态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三池两坝”作为一种成熟的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模式,在珠海市金湾区黄立鱼产业园中得到成功应用,为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三池两坝”技术原理与系统构成
“三池两坝”系统通过物理沉淀、生物过滤、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与动物滤食等多种方式协同净化尾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 促沉沉淀池:占处理区面积的50%,通过KELPBIO-M2100幕帘式生境填料的物理促沉与植物吸附(如芦苇、黄花鸢尾等)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氮、磷。
● 可再生滤坝:ZIPBIO-ZS1500可再生滤坝填充PET活化多孔填料、天然缓释碳源等滤料,截留悬浮颗粒,形成生物膜增强净化效果。
● 接触氧化曝气池:配备微纳米曝气机组与KELPBIO-S250簇团型生境填料,增氧并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与氮化合物。
● 生态净化池:种植沉水植物(如狐尾藻)、挺水植物(如芦苇),放养滤食性鱼类(如鲢、鳙),再按需配置KELPBIO-M2100幕帘式生境填料整流水体流态,并均质水质,进一步净化水质。
● 尾水回用或排放:处理后的水既可达标排放,也可回用于养殖,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二、项目实施与运行效果
项目针对17口共约200亩的黄立鱼养殖池塘,设计日处理能力为2500 m³。系统运行后,经第三方检测,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平均值如下:
所有指标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二级标准,污染物去除率高达83%~96%,验证了该工艺在咸淡水养殖区的适用性与高效性。
三、创新亮点
● 因地制宜:利用原有排水渠改造,节约用地。
● 装备化与智能化:采用预制过滤坝、微纳米曝气等设备,系统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 全程化服务:既处理尾水,也净化进水,系统利用率高。
● 景观融合:尾水处理区设计成公园式景观,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 生态与经济协同:通过鱼菜共生、滤食性鱼类养殖,将尾水治理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问题与展望
尽管“三池两坝”技术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高效设备应用以缩减占地,如幕帘式生境填料;
● 集污装备优化;
● 微生物制剂与过滤材料的筛选,如:ZIPBIO-ZS1500可再生滤坝;
● 净化材料与微生物酶活性的协同机制研究。
未来,应结合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推动该技术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助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三池两坝”技术以其成熟稳定、处理效果好、运维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当前池塘尾水治理的主流模式之一。在珠海黄立鱼养殖项目的成功实践,为同类地区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欧保公司在地表水处理设备研发应用上有20年的经验,欢迎来电咨询。
>>获得更多的设备信息<<
>>请联系021-58129802<<
低成本项目改造无需大拆大建 可持续微生态单元+太阳能光伏 微生态修正重叠生态位微生态治理技术核心优势
原有设施利用率>40%UTILIZATION>40% COST SAVINGS
动力可持续DYNAMIC SUSTAINABILITY
提高稳定性MODIFIED OVERLAPPING NI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