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发布《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 32/4043—2021),规范了养殖尾水的处理与排放要求。在此背景下,丹阳市开展了以“三池两坝”为核心的池塘生态化改造实践,为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丹阳市延陵镇行宫村,总面积90,045 m²,净养殖面积约66,700 m²,原有14个不规则池塘和1条沟渠,主要养殖青虾。改造前,养殖区缺乏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尾水直排外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
二、“三池两坝”系统构建
1. 池塘标准化改造
项目新建20个标准化养殖池塘,每个面积4000~5000 m²,池深1.2 m,坡度比1:2.5~1:3.0,配套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全面提升养殖环境与管理效率。
2. 独立进排水系统
采用UPVC加筋管作为进水管,HDPE双壁波纹管作为排水管,实现进排水分离。每3~4个池塘设置一座分水井,优化供水与排水路径,确保水体流动可控。
3. “三池两坝”净化区
利用原有沟渠改造为尾水净化区,包括:
● 沉淀池:设置“之”字形挡水片,延长水流路径,种植茭白、菖蒲等植物,辅助净化。
● 曝气池:铺设防渗膜,安装微孔曝气设备,增强水体氧合作用。
● 净化池:悬挂毛刷作为生物膜载体,种植苦草、空心菜等水生植物。
● 清水池:种植伊乐藻、苦草等沉水与挺水植物,放养滤食性贝类,进一步提升水质。
● 生态过滤坝:填充碎石、砂滤料,拦截悬浮物,增强物理过滤效果。后续因原滤坝易堵塞、寿命短、难再生,而改为ZIPBIO-ZS1500可再生滤坝,净水效果得到提升,维护简便,运行成本得到降低。
净化区总面积占养殖面积的12%,后续采用增强型三池两坝工艺面积降到5%。
三、运行管理与水质效果
养殖过程中,采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定期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促进有机物分解。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的水质监测显示,经“三池两坝”处理后的尾水,悬浮物、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均达到江苏省二级排放标准,净化效果显著。但在排放量大的时候水质会超标,后经过改造能稳定达标。
四、成效与建议
1 成效:
● 养殖管理标准化,提升生产效率;
● 尾水净化效果稳定,实现达标排放或回用;
● 系统运行成本低,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
2 问题与建议:
● 管道易损问题:建议选用PE管材,采用热熔连接,加强地基处理;
● 沉淀池淤积:定期清淤,保持有效容积;
● 植物季节性枯萎:冬季移入温室或替换耐寒植物;
● 过滤坝效能不足:优化滤料结构,改为ZIPBIO-ZS1500可再生滤坝;
● 经济效益不高:可在清水池适度养殖经济水产品,提升综合效益。
五、优化升级
“三池两坝”模式通过物理、化学与生物手段相结合,实现了养殖尾水的有效净化,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但其占地面积大,维护难度大,运行成本高,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后通过系列改造增加ZIPBIO-ZS1500可再生滤坝及其他一系列改造,形成增强型三池两坝,实现稳定出水水质。
欧保公司在地表水处理设备研发应用上有20年的经验,欢迎来电咨询。
>>获得更多的设备信息<<
>>请联系021-58129802<<
低成本项目改造无需大拆大建 可持续微生态单元+太阳能光伏 微生态修正重叠生态位微生态治理技术核心优势
原有设施利用率>40%UTILIZATION>40% COST SAVINGS
动力可持续DYNAMIC SUSTAINABILITY
提高稳定性MODIFIED OVERLAPPING NI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