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河湖治理设备网

欧保环境 河湖治理设备供应商

02158129802

<%=NSW.OConfig.GlobalConfig.SiteName %>
太阳能曝气机、农村污水处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湖治理设备网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南水北调的生态观察

南水北调的生态观察

文章出处:中国周刊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5-03-12 10:03:00【

丹江口市一名官员曾表达对南水北调的担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来自汉江上游,水质安全问题、上游水土流失和电站林立,都使得一泓清水成未知数。

发源于陕西省的汉江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长约925公里。2000年以来,汉江干流上的水电站迅速增加。陕西省规划建设7个梯级电站,安康市、汉中市已建成大小水电站近900座。 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堵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水电开发也是如火如荼。

有水利专家担忧:丹江口水库库区内,汉江目前的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基本上都是全流域无节制地梯级开发,是超负荷开发。如此多的水库大量蓄水将引发汉江两岸的山体滑坡,同时,层层拦蓄上游来水,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就会锐减。

水电开发是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诱人投资。然而,有谁又能为子孙后代着想呢?电站建起来了,发电的目标实现了,河流的防洪、灌溉,老百姓的人畜饮水等却被撂在一边。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河床干涸,河道坍塌,甚至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陕西省本身也是缺水大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推进的同时,陕西省也在力推引汉(江)济渭(河)工程。工程总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计划在今年正式调水。我们不可想象,在汉江的源头建水库拦截水后,丹江口水库还能蓄多少水?

水土严重流失,丹江口水库淤塞有多厚?若干年后,丹江口水库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水库(万里黄河第一坝,由于泥沙沉积等原因备受诟病)?

2012年从6月开始至10月底,丹江口水库发电下泄的基本上都是浑水。八九月间的大水之后,汉江水面上堆积几十厘米厚的漂浮物,人可以在上面行走。

20058月,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与国家环保总局(即现在的环保部)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丹江口库区采访后写出的调查报告中称:2000年统计数据,丹江口水库每年流失地表土至少1200万吨,流入库区的泥沙量达880万吨。丹江口水库1968建成发电至今,泥沙淤积已达12亿立方米,占水库总库容的5.78%,坝前淤积深度达15,已对库容量与水源调节能力构成一定影响,照此速度发展60年后,丹江口水库将有可能成为三门峡。

水库上游湖北省郧县城关段1960年至1985年的25年间,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15.7米,年均0.6米;水库上游郧西县金钱河支流大坝河30年河床抬高6米,年均0.2米。全市(十堰 市)大小水库数百座,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水库已到死水位并被泥沙淤平。

确保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稳定,是南水北调中线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丹江口水库自1974年全部建成以来,入库径流呈显著减少趋势。自1990年至今,只有2003年和2005年来 水量高于多年平均值。1997年到2001年的年均径流量,更是比建库前减少37.4%。

照此下去,丹江口水库还有水可调吗?

谁来支持水源地发展?  

沿途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威胁调水安全一个重要原因,库区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调水水质,能否保证一江清水向北流面临着种种挑战。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丹江口市形成了河道库湾达428条,沟沟汊汊1323条。好田好地被水淹,有水吃的被搬上山。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山上为水愁。水库的兴建,山区一夜之 间变水乡,隔山容易,隔水难,见面能说话,相逢得半天。这是丹江口市库区特别是淹没线下人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的真实写照。

伴随汉十高速公路、襄渝铁路包括十堰其他几个县的高速公路建设,丹江口市被遗忘于边缘。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丹江口市的发展,这些都是因为在这里修建丹江口水库造成的。如果没有丹江口水库的建设,现在的均州(丹江口市的前身)可能是一座世界性的文化旅游名城;因为交通的阻隔,丹江口市至今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因为交通的阻隔,原驻市内的郧阳师专搬迁走了,解放军总后企业搬迁走了,汉江集团总部也要搬迁了。

1994年,丹江口市举全市之力将没有被淹没的武当山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发展山水一体化旅游。时隔10年后的2004年,正当襄十高速公路通车,武当山旅游交通条件彻底改变之 际,有关部门却将丹江口市对武当山的管理权划走,这无疑是丹江口永远的痛!  

反补水源,饮水成本抬高  

退耕还林还草,改造坡耕地和荒山荒坡,营造防护林、经济林、修建谷坊、塘坝、窖池等治钩工程和小型蓄排引水工程都可有效控制水源区和沿途的水土流失。

在去年8月底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价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沿线5省市及长江委等多个部门和企业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各方围 绕中线调水的定价原则、水价构成要素、水价测算方式等问题讨论得异常激烈。调水区已经承担了生态、移民、水利水电等方面的损失,更多希望水价要照顾到他们的牺牲奉献;运营管理部门,肩负了建设和运行的压力,则希望水价更要顾及今后的运营维护成本;受水区则强调工程本身的公益性,希望更多考虑受水区的民生。

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投资的2000多亿元计算,按照平均年调水95亿立方米,这样算下来单方水的投资大约为20多元。作为对比:201451日北京居民实施阶梯水价后,3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5元、7元和9元。而在离北京不远的河北曹妃甸,海水淡化工程的出厂水价已可以控制在每立方米4.5元左右,再加上每立方米2.53.5元的运输成本,到京水价为每立方米78元。

如果按照成本核算,“南水”的价格真的定在每立方米20元左右,恐怕大多数人都只能望南水而兴叹。幸好南水北调是公益性工程,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也多次 在公开场合表示:水价不会疯涨,预计未进北京配套管网之前的成本价,每立方米不会超过3元。但同时孙国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多年来北京的水价一直偏低。适 当的水价调节是引导全社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督促各行业拧紧水龙头,惩罚滥用水等违规行为,抑制高耗水行业,缓解北京缺水局面。

水价的杠杆作用十分微妙,定低了,既不利于工程的维护,又无法促进节水;定高了,百姓接受不了,沿线省份调整用水计划,辛辛苦苦调来的水又会遭到冷遇。

先于中线贯通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就遇到了如此的尴尬。

  高价使得南水变冷

  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任务非常艰巨,但在相应措施的治理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已通水,加上自来水厂的处理,居民家中的南水水质、浊度和硬度均达标。

据国家发改委初步测算,南水北调江苏段平均水价为每立方米0.41元,其中基本水价每立方米0.18元、计量水价每立方米0.23元。据资料显示,江苏2012年地表水的水资源费征收 标准为每立方米0.2元,地下水的水资源费最低征收标准为每立方米0.48元,整体平均下来要低于每立方米0.41元。

南水北调山东段平均水价为每立方米1.54元,其中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0.76元、每立方米0.78元。2012年的《山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山东的水资源费标准分别 为:地下水每立方米0.65元、地表河库水每立方米为0.3元。黄河水价格更低……

原计划东线一期工程每年给江苏、山东、安徽3省平均供水量分别为19.25亿立方米、13.53亿立方米、3.23亿立方米。然而,当我翻开山东省调水计划时,真是吃了一惊。2014年, 仅有济南、枣庄、青岛、潍坊、淄博5个城市上报了调水计划,总计7750万立方米。而按照原定规划,这5个城市承诺多年平均调水总量应为5.12亿立方米。此外,济宁、菏泽等8 城市原定的多年平均计划调水量总计应在9.55亿立方米左右,但目前均无调水安排。这好比是国家花大价钱买了一个南水北调的大桶,盛着满满的水,路过江苏、山东,但到了门口才发现,桶里的水竟然分不出去。

济宁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张君型说:不缺水的时候水来了,而且是高价水,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做起来就很难。2014年,济宁市并未向水利部上报调水量。而按照 规划,济宁市2015年的调水量为4500万立方米。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如何消化这4500万立方米长江水,济宁还得想办法。

济南市是一个“口渴”的城市,但也有自己的难处。济南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赵承忠说,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是生命线工程,长江水并未进入市场,因而政府不能 纯粹按市场进行定价。高水价使得水变冷了。

对此,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罗辉给出了解释,地方受制于财力,建设进度满足不了消纳干线工程水的能力;东线工程2002年底开工后,山东连续十多年并不缺水 ,用水需求不很迫切。因此,南水北调的水有可能会被视为后备战略水源。

江苏省也面临同样问题,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劲松说,扬州、淮安、宿迁等7城市已经按原定计划上报了2014年调水量,但很可能有一部分会调入调蓄水库。另外,从实 际情况来看,江苏每年的水情丰枯不一,并不是每年都需要19.25亿立方米的新增供水。

不得不承认,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事情确实不同于想象。本以为“南水”北来,两岸居民将翘首喜迎。但没有想到,客自远方,多有冷遇。千辛万苦调来的水,没有用在刀刃上, 反而被“藏”了起来。这难道是南水北调建设的初衷吗?希望中线调水,不会重蹈覆辙。  

为保生态,措施已到位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分析说:“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同步,我国还规划实施了引长江水补充汉江水、闸站改造和航道整治,并在汉江建设兴隆水利枢纽等一系列 补偿工程,可以有效降低调水可能引起的各种潜在的生态影响。同时对丹江口大坝进行了加高,增加了丹江口水库的防洪库容,可以把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 100年一遇,解除了70多万人的洪水威胁。中线调水充分考虑了上下游用水需求,一期工程调水量占汉江流域水资源量的17%,为防止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影响,规划了引江济汉 等四项工程,补充汉江因调水减少的水量,规划年均输水37亿立方米。”

沈凤生说:“南水北调在工程监理之外专门安排了环保监理。比如,用到渣场时,会把表土收集起来专门存放,工程结束后再重新覆盖回去,不影响农民耕种。按照规划,南水北 调中线一期工程主要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的141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据测算,通过南水与当地水联调,华北地区每年能减少超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水文地理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刘昌明就多次实地调查并参与南水北调调查论证工作。他基于自己的研究表示,蓄水后,丹江口水库 库面的扩大,将使库区平均温度略有变化。有利于渔业发展,当然也要受到水质保护的限制。水库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总量会显著增加,对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其他漂流性鱼类产卵场有较大影响,而对黏性卵鱼类的繁殖没有明显影响。

库区群众担心的库容增加会引发地震。刘昌明表示,目前来看,由于蓄水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发生,最大震级不会超过4级。他表示,全线衬砌的总干渠对渗透变形、浸没 和次生盐碱化的影响将大为减少。

中线通水是否会导致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进而引发生态问题?

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北省有关科研单位分析研究表明,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时,汉江中下游出现富营养化的概率较之前不会增加。同时,将在汉江中下游进行兴建兴隆水利枢纽、 引江济汉工程、改扩建部分引水闸和抽水站及整治局部航道等4项治理工程,缓解中线调水对汉江水量、水位、水速等不利影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振海提出,优化选址,保护表土、回填地下土,保护耕地资源等措施,在施工中基本得到落实。

  生态补偿需要立法

2008年起进入公众视野的水源区生态补偿话题,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屡被提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透露,源头控制是保障南水北调水质的关键,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可保证调到北京的水是安全的,可以达到国家饮用水三级乃至二级标准。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提出,要重点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全国政协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强调,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对口试点,国家财政出一部分,下游受益的城市也出一部分。饮水不忘送水人,我们不能忘记丹江口库区移民所付出的代价。也有责任考量怎样把合作共赢的机制建立好,把合作共赢的渠道疏通好。

“不仅仅是对经济的支援,也需要智力的支援、人才的支援。像丹江口自然生态资源优良,可以打造丹江口水库品牌,生产无污染的农副产品,进入北京各大超市,这也是一种支 援。”张基尧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吕忠梅建议,除了国家财政补偿的方式外,还应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对水源地的生态损失进行补偿。

吕忠梅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理想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以市场导向为主,由市场的方式来实现补偿上的公平。“在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条例中,都写入要建立协商补偿机制,政府鼓励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标准如何确立?吕忠梅表示,应建立生态修复科学测算标准,科学估算生态修复成本,以此为依据确立生态补偿标准。

本文来自《中国周刊》

此文关键字:河湖治理
<%----%>